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陈金龙: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 2022-09-14

华南师范大学马院院长陈金龙教授



下文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2019-4-16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战略地位的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在党的定位,是战略思维的表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循序渐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的建构,是系统思维的诠释;“八个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的把握,是辩证思维的运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定位,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路,是创新思维的演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历史视野的厘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资源的运用,是历史思维的投射。


关键词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有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形成科学的思想、制定正确的政策、选择合理的路径、实现预期的目标。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论述,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强调着眼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以把握大势、把握大局、谋定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战略地位、建设关键等问题的阐释,诠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中国特有的做法,西方国家同样开设了类似课程,差别在于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在中国,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党的千秋伟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品德涵养和理论提升。同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使教育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也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申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指导地位的确立、教育方向的坚守,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地位。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其目标、功能定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需要各门课程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独特功能,担负立德树人的主要职责,对于立德树人具有关键作用,居于关键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这就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往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尚未明确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党中央专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诠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的地位。


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能确保方向正确、目标始终如一、各方力量的凝聚,确保方针政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样,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加强党的领导,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4]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保证。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了,又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开展并收到实际效果,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事物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社会各方面,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着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统思维。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良好的思想素养、道德品质的养成,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目前,我国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阶段课程的内容与目标有明确分工,但难免存在交叉和重叠。近年来,教育界围绕大中小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及其相互衔接进行了讨论,理论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实践中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5]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计、内容布局、目标定位的系统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养的“六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面向全体教师提出的,涵盖信仰、道德、知识、情感等方面。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6]这是面向高校教师提出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方面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之中,将政治要强放在首位,既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是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射和体现。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属于情感、行为、品德方面的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属于能力、知识方面的要求。相比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更高。“六要”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的建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单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7]这一工作格局的形成,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至为重要。同时,学生思想素养、道德品性的养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相关,也需要发挥其他专业课程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8]为了形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合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讲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思路和举措,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的系统思维。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既重视辩证法的学习,更重视辩证法的运用,他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主张饱含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样富有辩证法的智慧。


“八个统一”蕴含的辩证思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八个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新特点,每个统一都蕴含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有政治站位和政治信仰,遵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同时,从课程名称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讲政治、不讲理论,而要在讲政治的基础上讲理论,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理论性、学理性,做到以理服人,在培养学生理论认知、理论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解决理论困惑、提升理论素养。又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又要重视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辩证法智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要求蕴含的辩证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辩证看待问题,避免走向片面和极端。而要教会学生辩证法,首先要求教师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9]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之中,特别强调思维要新,表达了对辩证思维的关切。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的把握蕴含辩证思维。问题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其治国方略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他既具体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基础,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四个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10]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教师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不理想,部分民办高校未能按要求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立二级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没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社会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氛围、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形成,等等。这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利条件、具体问题的分析,体现了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的辩证法,为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措施奠定了基础。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强调突破陈规,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大胆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就难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时,突破了以往的思路和格局,体现了创新思维。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培养合格公民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仅停留在这一点还不够,我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新定位,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阶段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定位有创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论、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1]“两个关键”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作用的高度肯定,这一定位较之以往更为明确和清晰,之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道理也在这里。对于教师的具体要求,也有不少创新之处。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强调政治意识,将其置于“四种意识”之首,“政治要强”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的素质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2]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具体表达。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意识、民族认同对于增强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至为重要,“情怀要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之一,“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3]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随着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的多元化和视野的开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视野要广”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之一,“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4]这些既是视野的要求,也是教学方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要求,包含不少创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门槛。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路有创新。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与举措。“八个统一”都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来的,具有创新性、发展性。比如,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既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又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批判性方面,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不多、做得不够。事实上,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分辨和批判,就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是非判断、价值选择。又如,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以往强调统一性多,对多样性关注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既提出了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主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空间。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的建构,也包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路。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思维


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历史是现实之源,不了解历史难以准确把握现实,也无法科学预见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教科书”、“营养剂”,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谋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时,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视野的开阔与历史资源的运用,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甚至将思想政治工作提到“生命线”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简要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干部培训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做法与经验,为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历史参照和历史借鉴,新时代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正是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抉择。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条件和基础的分析,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问题的揭示和分析,也是基于历史的总结作出的判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历史视野的厘定。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历史视野,熟悉中外历史,用历史教育学生、启迪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的历史、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这些历史,明确历史的时空坐标,就为运用历史资源涵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奠定了重要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资源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开阔的历史视野,目的在于能充分利用历史资源教育学生,真正发挥“教科书”、“营养剂”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计,已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历史,明确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15]用这些历史资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对于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阶段,对于未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3][4][5][7][8][9][10][11][12][13][1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79.

[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04期)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